今年“双11”购物要注意什么?请看网络消费风险提示

来源: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_放心消费  |   发布日期: 2024-11-09 15:00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提前开启“双11”网络集中促销,已推出了一波又一波的优惠购物活动。为提升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意识,规避消费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网络消费风险提示。

倡导理性消费‌:促销活动容易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购买超出实际使用需求的商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不盲目下单,特别是不要囤积有保质期限的商品,避免奢侈浪费‌。

选择正规平台‌:消费者应首选资质全、信誉高、口碑好的合法网络交易平台,留意店铺的评价和销售记录,切勿在非正规电商平台购物消费,以免商品质量或售后服务没有保障。

‌识别虚假优惠‌:面对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消费者要了解各类商品优惠券、红包、预付定金等的使用条件和有效期限,规避消费陷阱和风险。要辨别商家营销套路,注意商品平时售价,避免被虚假打折优惠所蒙骗‌。

‌保留购物凭证‌:消费者网购时要提前了解退换货政策,保留购物的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凭证,作为消费维权证据。

‌防范直播带货陷阱‌:在直播间购物时,选择正规平台和信誉良好的主播,甄别直播商家是否有营业执照。注重商品质量及服务,警惕主播虚构、夸大商品的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不盲目跟风购买,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的直播邀请和链接‌。

此外,随着进口化妆品海淘及国货化妆品牌的崛起,今年“双11”期间线上化妆品消费也迎来消费高峰。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选购化妆品,保障用妆安全,也特别提示广大消费者购买使用化妆品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选择店铺。购买化妆品时,请选择正规商铺或合法电商平台等渠道购买,尽量不选择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渠道。注意查看电商平台资质,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店铺,避免购买卖家身份不明、产品信息展示不全的商品。‍网络化妆品经营者应在其店铺主页面应全面、真实、准确披露与化妆品注册或者备案资料一致的化妆品标签等信息。

注意海淘风险。海淘化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未实施上市前注册或备案管理,需谨慎选购。购买海淘化妆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化妆品)前,请认真详细阅读电商网站上的风险告知书内容,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决定是否购买。消费者可通过网站查看商品中文电子标签,确保了解产品信息。对于已购买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得再次销售。

注意查看标签。化妆品外包装标签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编号;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全成分;净含量;使用方法、使用期限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化妆品使用期限一般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标注。另外,化妆品包装上“3M”“6M”“12M”等字样,标示“开盖后保质期”。儿童化妆品标签上标注“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等警示语。认准国家药监局规定的“小金盾”标识,并检查产品外包装上的安全成分、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注意小样与正品管理一致。‍不盲目参加商家打折促销等宣传活动。除净含量不大于15g或者15mL的小规格包装化妆品标签可以豁免标注部分信息外,化妆品小样或者以免费试用、赠予、兑换等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化妆品,与正品管理要求一致。

注意警惕虚假宣传。化妆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皮肤病等疾病。不要盲目相信宣称立即见效,或者承诺见效期限、无效退款的产品,尤其是不要轻信使用医疗术语、宣传治疗功效、标注有适应症、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产品。

注意化妆品不良反应。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安全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停用产品,并立即清理掉皮肤上的残留物,避免进一步刺激皮肤。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就诊并向医生征求意见,建议带上可疑的化妆品及完整包装以便做皮肤斑贴试验等辅助检查,同时配合医生采集信息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购物时请向商家索要发票,并保留好客服聊天记录、付款凭证、优惠措施、产品展示页面截图等凭证。如果发生消费纠纷或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请及时与商家、平台协商解决,或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