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预付卡”成为商家“圈钱卡”
卡还在,店没了
----谨防“预付卡”成为商家“圈钱卡”
9月15日,柳州市柳江区的多名消费者发现本辖区某健身中心毫无征兆的地关门停业,店内健身器材已被搬空,负责人也联系不上,门口张贴有告示宣布称“该本中心因经营不善倒闭,已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现负责人联系不上,引发众多会员担忧。据了解,该健身中心从2018年至2020年8月底通过办卡享受优惠活动形式向消费者推荐办理月卡或年卡服务,其中年卡会员只要办理两年卡即可享受五年卡的服务,并以增加不同私教课分别给予不等优惠来吸引不少新会员办卡以及老会员续卡,金额从280元到35000元不等。截至10月10日,柳州市12315中心共接到关于该健身中心的投诉18件,咨询4件,涉及如何退费和维权等问题,目前相关投诉仍在进一步处理中。
近年来,预付卡形式的消费在餐饮、健身、美容美发、教育机构等多种服务行业广泛使用,商家通过以各种优惠吸引消费者购买预付费项目,部分违法发售预付卡的方式,诱骗消费者充值或不断增加充值金额,之后以停业或转让等手段单方终止或转让履行义务。因小小的卡片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都遭遇了“卡还在,店没了”的情况,为此,柳州市12315指挥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办理各类预付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查看商家资质
消费者在购买预付费项目之前,要了解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知名度、有无涉诉,充分了解经营者的诚信和经营实力,注意看清经营者营业执照、主体资格,规模大小、设备条件,核对商家营业执照的名称和注册地址是否一致等。
2.保持理性消费
因商家抓住了消费者在消费时“希望能享受到更大的优惠”的心理,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办理预付卡的初衷,消费者正是因为优惠的诱惑,而常常忽视背后的风险。因此,办理预付卡时尽量按照自己实际需求和自身经济能力理性充值,做到“三不要”,即不要盲目听信销售人员的说辞,不要一次性充入过多金额,不要办理服务周期长的预付卡;时刻提高警惕,避免冲动消费。
3.保留消费证据
充值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证据材料之一,请务必保留好充值凭证。不要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充值前应要求发卡人签订合同或协议,签订之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仔细查看续费升级、转让、违约责任等条款和注意事项,对于约定含糊不清或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询问商家并纠正,并妥善保管好每次消费的相关凭证,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的途径和依据。
4.积极理性维权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以依据协议或合同约定的纠纷解决方式协商解决,双方协商无果时,应及时拨打12315热线寻求帮助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积极理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