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安全网购少费心
发布日期:
2018-03-07 15:54
分享本页面至:
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安全网购少费心
线上线下手机支付的便利使得网络消费贯穿人们生活,近年来,网络消费纠纷逐年增长,2017年柳州市12315中心共接收到关于网络消费的咨询、投诉共2109件,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6%,其中投诉402件,增长了3%,而2018年截止2月28日涉及网络消费的受话量就有267件。“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柳州市12315中心通过一些网络消费案例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网络市场消费环境呈良性发展。
一、网购便利,但售后服务难
案例一:李先生2017年“双十一”期间在天猫某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使用到12月底电视屏幕开始出现闪屏,联系商家协商处理,当时商家告知4至5个工作日会联系自己处理,但是过了9天都没有人联系处理。
案例二:2018年2月14日李先生反映,2017年5月份在天猫上商城购买了一部国产品牌手机,价格2400元,2月初发现手机出现触屏失灵,摄像头无法对焦等问题,按照商城要求返厂检测。厂家检测告知摄像头属于质量问题,可以保修,但是手机触屏失灵为机身弯曲导致,而机身弯曲属于人为造成的损害,不保修。李先生不认可厂家说法,要求厂家按照质保期规定全部维修,但厂家拒绝并退回手机。收到手机后,李先生发现自己的保修单上连摄像头都列入了不保修范围。李先生找到网站客服理论,要求提供手机三包服务,但遭到客服拒绝。
二 、商家虚假广告,承诺不兑现
案例三:2018年1月8日蓝女士反映其爱人在某网站上购买了一批酒香酱珍藏酒,商家网页上宣传是10年份的,当时按照商家要求支付了1800购买了6瓶,但是蓝女士实际收到的货发现酒是5年份的酒,其在网上了解到5年份的酒一瓶只需要100多元,于是向商家要求换成10年份的,但是商家要求蓝女士加钱才能换10年份的。
案例四:2018年1月10日马先生反映其“双十一”期间在淘宝网购买了三张床,加上床垫一共6000多元,当时商家承诺保价,双十二如果价格更低可以退回差价,并赠送3个床头柜。马先生等了一个月,商家一直未发货,直到“双十二”商家降价,比“双十一”优惠了将近2000元。马先生找到商家要求按承诺退回差额,但商家让其办理了退款,重新下单购买,但最后只同意赠送两个床头柜。网站客服介入调解,要求商家按照承诺赠送3个床头柜并及时发货,但商家一直以厂家休息,拖延至1月份都未发货。
三、非正规网站购物,维权无保障
案例五:2018年1月7日廖先生向我中心投诉自己在手机浏览器上看到某网站宣传苹果6手机,2299元抢购,看了商品介绍,感觉手机应该为正品,而且很优惠,便下单购买。商家通过快递货到付款,廖先生收货时未验货,回到家才发现充不进电,读不出卡,才意识到自己买到了假冒的苹果手机,于是联系了快递公司索要了商家的联系方式。廖先生联系到商家,对方称第二天会寄一台新的手机过来,但是自己第二天再联系商家的时候,发现商家手机号码已无法拨通。
四、微信骗局多,个人交易风险大
案例六:2018年1月14日黄女士反映,在某网页上看到广州某皮肤效果指导中心的祛******产品宣传效果很好,便加了商家的微信,在微信聊天时商家告知只要坚持用肯定有效,而且只需要1000元就可以完全祛斑。当时黄女士立即支付了100元定金,货到付款收到产品后交了1000元。收到产品后商家又先后以皮肤未激活、毒素多、多种产品配合使用等借口要求黄女士分几次支付了将近2万元的费用购买了其他相关产品,但使用一段时间后黄女士脸上******没有任何改善,对该产品感到怀疑,找到微商一直都不予处理,除了微信之外没有对方任何信息,黄女士也感到很无奈。
案例七:2018年1月1日叶先生向我中心反映,很久之前通过某直播平台加了一位江苏连云港的微商的微信号,之后在朋友圈看到该微商朋友圈晒的机车照片感觉车子很炫酷,晒出买家的好评也很多,虽然车子无品牌,但是价格比实体店铺便宜了将近一千多元,于是2017年12月24日叶先生向该微商支付了300元定金购买了一辆5000元全新的机车。没多久,快递将机车送到,叶先生验货发现机车破旧不堪,明显就是二手的,叶先生要求商家直接退款,商家拒绝并将叶先生拉黑,之后再无法联系。
近年来因微信消费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2017年仅因通过微信消费及参与活动引发的纠纷就有428件,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两倍以上,问题多涉及:微信积攒,商家以“已发完”不兑换产品;微信购物货不对板或者商家不发货,发生纠纷后将消费者拉黑,消费者因无法提供被诉方地址导致维权困难。另外,12315中心提醒消费者网购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性消费,货比三家。
网上商品鱼龙混杂,商家都会蹭“节日热潮”推出打折促销活动提高自己的销售量,消费者应先了解自己要购买商品的市场价格,购物时货比三家,发现与市场价相差甚远的商品要慎重购买,避免掉入商家虚高原价的“陷阱”。另外,一些商家会通过“定金膨胀”“现金返券”“满减”等促销活动混淆消费者的视听,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弄清楚相关活动规则,不要被表面的优惠所迷惑。
二、正规网站购物,确保享受售后服务
选择信誉佳、口碑好、知名度高的网络购物平台购物,应掌握商家的名称、地址、发票或其他购买凭证,还应注意留存网页广告的内容等证据,以备在遇到纠纷时进行举证。购买的商品应向商家确认售后服务流程,并保留好保修单等凭据,避免日后因售后服务与商家出现诸多纠纷。
三、商品要验货,出现问题立即处理
在收到商品时应当场验货,查验商品是否与广告介绍相符,有无基本的产品合格证、保修卡等。如果商品不符,应该当场拒收,并留取证据,务必在最短时间内与商家交涉。
四、手机扫码需谨慎
手机支付已经普及到整个市场,随处可见“二维码”,但是消费者在扫码付款时要留心,先与商家确认“二维码”,避免扫错,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消费者如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注意保留相关凭据,并立即与商家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投诉,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