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2019年以来,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及柳州市关于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部署,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工作,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及物价等5个部门职能,完成了新的市场监管部门的组建挂牌,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机构改革期间“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的目标。新的市场监管局成立后,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自治区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了“强责任、严监管、优服务、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实效,开创了市场监管事业的新局面。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9年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工作,树立了市场监管部门新形象。
按照市委关于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2月25日,市委任命了柳州市市场监管局领导班子,市场监管局正式组建并于3月4日挂牌。做为全市涉改面最大、涉改人员最多、涉改任务最重的部门,我局机构改革工作从抓思想统一、凝心聚力入手,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紧扣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短短2个多月时间里完成了改革动员部署、机构组建、机关近260人搬迁集中办公、市委印发“三定”规定、434人转隶城区、机关175人全员定岗、组建党工青妇组织、市场监管五大类事权下划、12315热线整合等多项重要工作,初步实现了市县区分级管理体制。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职尽责,维护队伍思想稳定,工作扎实稳步有效开展,实现了机构改革的预期目标,确保了改革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树立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新形象。
(二)全面深化市场监管“放管服”改革,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1.“放”出效率,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效率,始终保持全区领先水平。深入贯彻《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企业开办指标实施方案》部署,突出抓好企业开办指标百日攻坚行动,全面实现“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个工作日”的企业开办目标,将企业开办时限由原来1个工作日再压缩到0.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指标始终处于全区排头兵地位。同时还实现了企业开办零成本,大幅度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有效解决了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柳州市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细化措施和目标任务,高位推动改革,促使市、县两级的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稳步扎实推进,全市共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2633件,逐步确立了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管理的改革模式。
三是积极推进市场主体简易注销工作,有效解决了企业“进门容易出门难”的问题。通过简化和完善注销流程,对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实行网上简易注销登记,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效率,为企业退出市场破解“僵局”提供了最大便利。通过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28.84万户,同比增长20.3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近十个百分点。自治区政府在《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对我局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推进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予以了通报表扬。
2.“管”出成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一是进一步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步实现常态化并不断扩大覆盖面。以政府名义出台了柳州市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合抽查实施方案等重要制度措施,编制完成了涵盖26个执法部门361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更新了27万户市场主体名录库和全市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人员名录库,将覆盖面从原来的单一的登记事项和公示信息检查扩大到电子商务经营、食品安全、特种设备、认证认可等综合监管领域。今年以来共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市场主体1.1万户,基本上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目标,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是进一步强化信用监管,积极构建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加强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汇总编制了新的柳州市政府部门涉企信息归集资源目录,涵盖28个部门行政许可目录320项、行政处罚目录2846项,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统一归集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涉企信息并进行公示。今年以来共归集全市各单位及各县(区)各类涉企信息14万条,向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行政许可53.6万条、行政处罚2229条,为全市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发挥“互联网+监管”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突出信用监管,加强年报公示引导服务及落实部门间联动约束和惩戒措施,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2.52%,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工作任务。落实联合惩戒机制,今年在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生产、重大税收违法等领域参与签署了7个《柳州市的联合惩戒备忘录》,共同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将2753户企业列入严重失信违法企业名单,将5.4万户次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移出2.3万户次,使信用受损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和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受到相关部门依法限制或者禁入的联合惩戒,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加大对申报企业的指导和“一对一”帮扶,我市获得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认定的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4家,同比增长了37.3%,企业的守法诚信经营意识显著提高。
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执法监管,有力净化了市场环境。为维护今年新中国70周年大庆安全稳定,围绕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了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集中查办大案要案,共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四大领域14项专项行动,查处了广西家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柳州城中万达违法发布广告等8件影响力较大案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的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开展整治转供电价格、医疗服务收费等重点领域的价格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对肉类、商品房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的价格监管工作,严厉查处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确保了重要民生商品保持物价稳定,其中查处商品房销售价格欺诈案件2件,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为消费者挽回损失40万元,有力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结合市委、市政府扫黑除恶总体部署,采取加大问题线索排查力度、加大层层督查力度、加大监管职能与扫黑除恶同步开展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等措施,认真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神,共排查涉黑涉恶线索186条;深入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协同公安部门共开展打传行动88次,立案28起,抓获涉嫌传销人员28人,冻结涉案资金800万元,有力震慑了传销分子,同时创建“无传销社区(村)”1192个、创建率达到100%。据统计,2019年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共立案查处案件735件,货值金额605万元,处罚没款758万元;取缔无证生产、经营“四品一械”窝点91个。通过全方位重拳出击,进一步净化了市场环境,有力保障了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由于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中成效突出,我局还荣获了“2019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突出成绩单位奖。
四是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抽查,维持我市产品和商品总体质量良好水平。其中,工业产品抽检质量合格率达93%,食品抽检质量合格率达96.88%,食用农产品抽检质量合格率达94.04%,保健食品抽检质量合格率达100%,药品抽检质量合格率达94.44%,总体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3.“服”出质量,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进一步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组织召开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高位推动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质量提升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以贯彻《柳州市城市转型升级质量发展导则》为抓手,充分运用绩效考评机制提升各级党委政府抓质量工作的政治站位,积极推进构建齐抓共管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完成第六届柳州市市长质量奖评定工作,将市长质量奖评定领域拓展至教育服务领域,耐世特(柳州)汽车动力有限公司和柳州职业教育学院2家组织获此殊荣,为我市企业积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再树标杆;积极组织开展主题为“共创柳州质量、建设质量强市”的年度“质量月”活动,加大对我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宣传力度,弘扬城市质量精神,营造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社会氛围;以推进机构改革职能融合为契机,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加大对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引领,分别从成熟工业园区、技术机构和龙头企业三个层面入手,创新形成了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作为质量服务保障体系,以商标品牌和专利品牌作为质量服务增值体系,以质量管理作为质量服务提升体系的“4+2+1柳州模式”,分别建立了综合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汽车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和柳州螺蛳粉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等三大线下平台和与之对应的综合一体化线上平台,进一步将服务端口前移,实现了质量服务“一窗受理、一站咨询、一站服务”的目标。
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柳战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扎实推进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等示范建设,柳州高新区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上通五的汽车(运动型)专利项目获第二十一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占全区获奖数的40%,居全区第一;新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企业387家,居全区首位;全市目前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94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5件,同比增长8.69%,居全区领先地位;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7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71家,居全区前列;在第九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上,柳州代表团共有汽车及智能制造等近90项最新的知识产权成果参展,创新、创造成果明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满意度,达到了自治区设定指标,通过多次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培训,不断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依托市标准技术研究所建立了中国(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柳州分中心,是全区机构改革后第一个推进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建设的城市。
三是深入实施商品品牌战略,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核心内涵。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推进柳州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政策引领和导向作用,积极兑现商标品牌发展补贴奖励政策,对获得广西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国际注册的6家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树立了商标品牌发展的示范标杆;加大地理标志的培育、申报、运用力度,“三江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柳州螺蛳粉”等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数占全区三分之一,“融安金桔"成为全国首批14个地理标志促进运用项目之一;充分发挥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的桥梁重要作用,帮扶企业通过商标权质押获得贷款6560万元、通过办理动产抵押注销登记盘活企业资产2.85亿元,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加大商标品牌保护力度,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对商标侵权行动要“打源头、打窝点、打链条”的目标,切实加强对商标侵权商品源头追溯力度,开展针对“华为”等知名商标品牌及“柳州螺蛳粉”等地方商标品牌保护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商标品牌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修订《柳州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补助和风险补偿办法》,完善了助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市的商标申请量、有效注册量、累计有效注册量分别比上年增长 12.56%、84.82%和35.13%,全市每万户市场主体注册商标拥有量达708件。通过提升商标品牌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增强。
四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加强标准研制、助力产业发展,共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25项,其中团体标准《极地工况 工程机械带负载冷起动试验方法》填补了极地工况下工程机械带负载冷起动试验无标准的空白,团体标准《柳州螺蛳粉生产消毒杀菌规范》及《柳州螺蛳粉汤(配)料包生产规范》有效促进柳州螺蛳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显著增强。完成自我声明公开标准268项,累计共达2204项,提前完成全市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目标任务。积极兑现标准奖励政策,对10家企业参与制订35 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奖励700万元,对全市14家小微企业28个项目给予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奖励资金12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标准发展意识。积极开展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建设,全市有140多家企业在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信息平台注册,发布对标技术方案17个,参与对标产品238个,对标自我声明数量在全国106个试点城市中排第9名,居广西第一;第三方证明109个,全国排名第一。扎实推进国家、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其中有2家木制企业获批成为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青蒿素生产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青蒿素行业空白,鹿寨县中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家宴”4个团体标准是我市首次制定餐饮类团体标准;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其中“三江县稻田养鱼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获得国家验收通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产业脱贫发展。
五是夯实市场监管技术基础,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全面加快国家汽车质检中心建设,为柳州汽车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该项目项目一期建设的整车性能及排放测试等技术指标均为国际领先水平,与联合电子共同开发满足最新要求的国六整车、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已为东风柳汽、玉柴集团等开发国六柴油发动机、新车型,并为上通五开展第三方整车出厂安全性检验;目前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资质认定现场评审,资质范围涉及汽车及其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350个检测项目、310个国内外检验检测标准,已通过自治区预验收并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交了最终验收报告。地方量值溯源体系持续完善,聚焦新兴产业发展,保障企业量值传递准确,目前已累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27项,经考核授权的计量检定项目256项、校准项目305项,CNAS认可能力46项,计量检定能力排在全区前列;加强出租车计价器等重点领域计量监管,提升对中小非公企业计量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全市量值比对工作,提升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构建市、县(区)、技术机构联合监管服务工作机制,提升监管有效性。检验检测改革成效不断深化,充分发挥柳州市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整合的优势,完成检验资质扩项认证工作,形成综合技术能力更强的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柳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设,项目累计投资5000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内部装饰,预计年底搬迁;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为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国家、自治区级质检中心等检验检测机构新增检验能力达10%以上。筑牢计量技术基础,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升级换代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建标项目的建设;在全区率先筹建电动汽车充电桩建标项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认证认可监管取得新突破,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为地方经济添动能,年度各类有效认证证书新增1300多张,增长率达32.8%,超出自治区绩效考核目近4倍,增长率位列广西第一;推广高端认证,助力特色产品走向国际,我市的螺蛳粉、茶叶等6家特色产品企业获得香港STC“优质正印”认证,助推特色优质产品通过CEPA渠道走向国际高端市场;组织引导辖区人造板、白砂糖生产企业申报“广西优质”认证,助力地方特色产品开拓市场。
(三)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营造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新局面。
1.维护了食品安全的稳定局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等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领导,重新升格组建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将食品安全提升到市政府“一把手”工程,确保高位推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落实到位。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委关于开展专项整治漠视分割群众利益问题的总体部署,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强化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共同推进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整改了一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隐患,积极推动学校食堂实施“明厨亮灶”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指导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前厅个性化、后厨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建设系列标准,并在该校组织召开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有效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水平,推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积极协调市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加强源头防控,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环节检查,强化主体责任落实,防止未经检验检疫猪肉产品进入市场,组织加工、流通环节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抽检工作,对发现问题严格按照自治区和柳州市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进行处置,严守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领域的职责关口,确保我市猪肉市场安全可控和群众的健康安全;积极有效处置柳州螺蛳粉抽检不合格的社会舆情,加大后处理工作,注重打击、防范和服务相结合,为保护柳州螺蛳粉品牌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严控农村地区群体性食品安全风险,有效落实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积极进行现场指导,确保了全市未发生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件;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做到“零事故”。
2.加强“两品一械”安全监管。加强药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全市药品零售企业A级守信信用等级达1365家;组织开展对197家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跟踪检查,对发展存在问题的85家企业责令整改;组织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和疫苗接种单位药品进行监督检查,共检查医疗机构 1306 家,完成对全市159家疫苗接种单位全覆盖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了全市疫苗接种安全稳定;加强药品上市后的监测工作,完成药品年度监督抽样任务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2278例和药物滥用监测1500份,各项指标在全区保持领先。 开展违法宣称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清查以及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处置工作,共清查化妆品经营企业639家次、174个备案产品,取得明显成效;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367家、使用单位943家,责令整改191家;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等专项整治工作,共抽查医疗器械批发企业14家,检查发现风险隐患问题79个,对所有企业检查情况进行公示和整改。
3.守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底线。落实特种设备安全属地监管责任,建立柳州市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并有效运行,基本实现对全市1.3万台电梯的应急救援全覆盖,自运行以来共处置870起电梯困人事件,解救被困人员2044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领域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深入推进民生维权工作,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取得新成效。
1.深入开展“3·15”消费者维权活动。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企业约谈会,举办主题大型现场咨询活动等方式加大维权宣传力度,使“3.15”消费维权理念深入人心。
2.进一步促进放心消费环境的创建。指导各县(区)开展放心消费示范街创建活动;引导放心消费创建单位、“五进”企业、电商经营者等更多的市场主体,成为ODR在线解决消费纠纷的企业,促进消费纠纷源头和解,目前全市已完成13条示范街、5家ODR企业的创建。
3.积极搭建消费者合法维权渠道,通过整合资源,将原工商12315、质监12365、物价12358、食药监12331和知识产权12330等5条热线,合并为12315热线,实现“一号”对外服务,方便群众维权,有效解决了多线并存、多头投诉的问题,消费维权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共受理消费者诉求2.7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51万元,消费者维权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五)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1.加强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各项工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经常性谈心谈话、主题党日活动、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
2.加强思想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抓好党员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整合原三个单位共143名机关党员干部,加入市场监管局“学习强国”组织群,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学习内生动力。抓好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市局党组与内设机构及二层单位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好党务干部培训,举办基层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班,提升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召开庆祝建党98周年大会,表彰优秀党员29人;组织开展向黄文秀同志等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树好标杆典型,在全局开展推荐评选“共产党员先锋”“党务工作者先锋”“先锋党支部”和“优秀党建品牌”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分别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大会和共青团代表大会,完成新的市场监管部门的工青妇群团组织全部组建工作。打造党建新阵地,我局成为市直机关工委、纪工委第二批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示范点和第一批党风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提升党建特色品牌,打造“党旗下的市监先锋”品牌,实现了与市场监管业务工作的初步融合。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新的市场监管局成立后,立即召开年度党的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廉政机制建设和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5.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局把主题教育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部署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有效贯通、有机融合,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规定动作”基础上,精心谋划“自选动作”,力求措施有创新、有亮点,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特别是主动创新自选动作,通过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市场监管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及风险隐患。我局开展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委第二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被推荐为典型示范单位。
6.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局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严把选人用人关。今年共提拔任用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科级干部42名,并对局机关和派出机构69名公务员进行了职级晋升,选拔出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好、工作作风严谨、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干部,在全系统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7.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完善建章立制,结合改革需要,在组建后迅速制定了《党组议事规则》、《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制度》等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制度和办法,以及《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15项重要的制度规则,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召开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培植扶贫产业、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后盾单位作用,积极选派优秀骨干分子作为工作队员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共选派了13名工作队员进驻3个县的6个帮扶点,“一帮一联”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监管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机构改革后,市县区级的事权划分有待进一步理顺明晰,事中事后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重要职能下沉基层,特别是综合执法改革后,执法层级下移,执法管理属地化,进一步加大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履职责任。但目前各城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编制人员缩减严重,与下沉的职能职责严重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区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监管工作面临严重缺位,隐患相当大。
(二)干部队伍思想融合和队伍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改革中我局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有机融合”的原则,原来5个部门的干部交叉配置,以岗位调整促进队伍有机融合,由于原来所在部门的文化、工作方式方法和风格不尽相同,多个部门整合为一,“门户之见”在一定范围、时期及特定问题上,均有不同程度显现,没有完全形成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工作配合不够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成效。
(三)安全生产特别是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涉及面广、涉及单位和部门多,在综合协调和联合执法上沟通不足,联合监管成效不明显。食品生产经营存在的加工环境脏乱差、销售过期变质不合格食品以及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企业多、小、散、乱等突出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监管难度很大。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的安全隐患未能有效解决。基层监管安全监管执法能力薄弱,基层监管部门存在市场监管执法专业人才匮乏、人员结构相对老化等问题,影响了执法的效果和权威性。
(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目前尚未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高质量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亟需建立以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相兼顾的质量发展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城市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保障质量发展和质量创新资金投入,以激发广大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产业提质增效新动能。
(五)保护消费者权益道路依然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因此,消费者对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和商品质量等越来越重视,消费权合法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投诉举报量极大增加,给当前市场监管部门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根据消费者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需要设立公益性的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目前南宁、桂林等城市已将消委会纳入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而柳州市虽经多方努力,目前尚未将消委会设立为独立的事业单位。
三、2020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0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强责任、严监管、优服务、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继续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体工作思路是:
(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第一要务,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战略部署,以致力打造全区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优化服务,更有力地激发市场活力。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提升企业开办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效率。积极推进和完善企业注销便利化机制。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解决好“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二)坚持把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作为核心职能,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严格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加强监管机制创新,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公平有序、和谐稳定的市场秩序。加快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保持市场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以及反垄断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等执法监管,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秩序。
(三)坚持把守住安全底线、保障消费权益作为重要使命,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防范重大风险,全力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把食品安全监管摆到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及自治区《食品安全条例》,充分发挥食安办统筹协调作用,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督促各县(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强化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在“两品一械”安全监管上,坚持问题导向和风险管理原则,继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及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保持产品质量在较高水平。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上,加强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特别是做好电梯、锅炉、气瓶、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专项整治及重点时段、重点场所的安全保障,积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体系,积极组织开展示范创建工作。结合市场监管机构改革要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消费维权热线整合,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四)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作为重大任务,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主动引领创新、有力支撑创新、积极服务创新,持续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作用,做好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后续建设和创建。充分发挥质量技术基础设施特别是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市场监管技术服务,进一步助推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能。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柳战略,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商标强柳战略,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提升商标品牌意识,促进特色产业商标品牌发展。加大培育力度,力争培育“柳州螺蛳粉”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五)坚持把深化机构改革、健全体制机制作为基础保障,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严格按照大市场、大监管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作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实现在职能上从整合向融合转化,人员上从合并向合力转化,机制上从量变向质变转化,运行上从探索向完善转化,效果上从实践向检验转化,确保履职履责到位。进一步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规矩,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市场监管新制度,建立岗权责相统一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全系统公务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进一步强化监管支撑,积极探索“互联网+市场监管”的新型监管模式,进一步加大整合现有业务系统及数据等工作力度,做好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