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破解监管难题 VR赋能守护平安出行
打开办公设备,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依托VR技术瞬间“置身”于机动车检测站,从外观查验到尾气检测,每个环节尽在掌握。这是柳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机动车检测监管执法的一个工作场景。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成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的规范运营,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然而,传统“人眼观察、手工记录”的执法方式在应对专业检测设备、复杂检验流程时往往力不从心。
面对专业壁垒高、培训资源少、实操机会缺的三大难题,2025年4月,柳州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机动车检验检测沉浸式执法监管体系,实现了监管能力质的飞跃。

精准施策,构建三大VR核心模块
一是搭建全景模拟实训平台。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投入专项资金,创新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与数据建模技术,对机动车检测站进行精细复刻,构建了高度拟真的1:1虚拟检测场景。执法人员通过VR系统,可随时进入检测站的虚拟空间,实现对业务大厅、检验现场、外检区域及安检仪器车间等重点环节的“沉浸式”巡查与学习。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执法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基层执法人员无需亲赴现场,即可在虚拟环境中反复演练,全面熟悉检测流程、设备操作与标准规范,以往依赖文字、图片难以准确传达的复杂业务内容,如今在VR场景中一目了然、直观可感,有效破解了传统培训中抽象内容理解难、记忆不深的困境。
二是构建统一规范的执法流程指引体系。依托精心打造的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VR实景系统,将以往抽象复杂的法规条文转化为可视、可操作的标准化检查流程,系统覆盖机构资质、检验过程、收费行为三大关键领域,清晰列明检查要点、操作步骤、证据固定及问题处置标准。同步编制出台《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现场监督检查指引(试行)》,明确检查标准与程序。通过“VR实景演练+标准指引支撑”的双重赋能,有效统一了执法尺度,显著提升了现场检查的规范性、精准度与执法效率。
三是建成集成统一的法律法规知识库。针对现场执法中长期存在的“法规条款繁多、查询效率不高、执法依据不统一”等难点,系统梳理并汇总《道路交通安全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以及机动车检验检测相关国家标准,构建起标准统一、内容完备的法规知识支撑体系。该知识库配备高效关键词检索功能,使执法人员在检查现场能够迅速定位并调取所需条款,快速锁定查处依据与裁量标准。这一做法实现了“法条触手可及”的转变,显著提升了执法响应速度和依据引用的准确性。
创新突破,实现两大技术融合
一是推进虚实场景无缝对接。将业务大厅、外检区、检测线等八大执法场景全面数字化,实现虚拟环境与真实空间的结构对应与数据贯通,为执法人员提供高仿真的执法预演和复盘平台,有效降低实地检查的适应成本与操作失误。
二是嵌入“AI检查员”辅助判定。在VR系统中集成智能问答与疑难辅助模块,执法人员在实际检查中遇到标准适用模糊、技术判定存疑等情况时,可通过“AI检查员”获取实时解析与判定建议,有效防范执法偏差,提升复杂情形的处置能力。
成效显著,实现三个维度提升
一是执法能力跨越式提升。培训周期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1个月,新入职执法人员考核通过率从68%提升至95%。一线执法人员平均识别违规行为的准确率提升至92%。“经过VR系统训练后,第一次参加实地检查就发现了3个专业性问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基层执法人员小李分享道。
二是监管效能大幅增强。自2025年4月系统投用以来,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平均问题发现率提升80%,单次检查时间减少30%。截至目前,已对12家涉嫌违法违规机构立案查处。
三是行业秩序明显规范。随着执法精准度与频次提升,检测机构违规操作数量同比下降45%,数据造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行业整体运行趋于规范。“现在执法更专业、更透明,我们也更注重过程规范,这才是良性发展。”机动车检测站负责人表示。
从“纸上谈兵”到“虚拟实战”,柳州市市场监管局用科技创新破解监管难题,为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开辟了新路径,为解决民生关切,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05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