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消费提示|认准追溯码 警惕回流药 保障用药安全
近日,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4部门联合发文,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自2025年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
什么是药品追溯码?
药品追溯码是印在药品包装上的唯一电子标识(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字母、文字、一维条码或二维码组成),是每盒药品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通过扫描追溯码可查询以下药品信息:
★通用名称 ★生产批号 ★有效期
★生产企业信息 ★零售/使用信息
★药品批准文号等关键信息
一盒药品的追溯码,只应有一次被扫码销售的记录,若重复出现多次,就存在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
如何查询药品追溯码?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查询:进入该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扫描药品外包装上的药品追溯码(条形码或二维码)或手动输入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该药品的相关信息。
手机扫码查询:通过支付宝APP或者淘宝APP“扫一扫”药品外包装上的药品追溯码,点击“药品追溯信息”即可了解该药品的相关信息。
警惕“回流药”风险
“回流药”是指通过非法渠道回收已流出正规医药流通环节的药品,并将之重新流入市场。近年来,在医保政策惠民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违法倒买倒卖药品牟利,一些药贩子通过“医保取现”“高价回收”等手段诱导参保人倒卖医保药品。
“回流药”可能存在来源不明、假劣药品,储存不当导致药品失效或变质,篡改批号、过期翻新等违法行为。回流药危害大,在损害医保基金安全的同时,严重威胁群众用药安全。
购销环节重要提示
消费者购买药品时,请选择正规药店、医疗机构,索要销售凭证;拒绝购买无追溯码、追溯信息不全的药品;如发现疑似回流药可拨打12315、12345进行投诉举报。
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要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实行药品“一物一码”,确保扫码可追溯;禁止“回流药”再次销售,防范非法渠道药品流回市场;严格执行药品销售记录制度,规范销售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