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柳州头条|规范小摊点 服务大民生——柳州市打造“食品摊贩经营区试点”走笔
街头巷尾热气腾腾的小吃摊,是城市里最温暖的烟火气。为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柳州市以“便民利民、规范提升”为原则,从街头小摊点食品安全监管入手,倾力打造窑埠古镇、城中五星美食街夜市、柳北北雀建材夜市、柳南万达金街、鹿寨鹿化网红街夜市等一批硬件达标、管理规范、环境整洁、食品安全的“食品摊贩经营区试点”,为城市街头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硬件设施焕新升级
过去,露天小食摊“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然而,记者在柳州网红地标窑埠古镇这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里,看到不一样的情景:自今年6月柳州市推行“食品摊贩经营区试点”管理后,这里景象焕然一新。
8月22日傍晚,夜幕渐临,窑埠古镇80多家露天食品摊点灯火璀璨,奶茶、肉脯、螺蛳粉等摊位前热闹非凡,人头攒动。
在窑埠古镇龙城阁景点一侧不足10平方米的贺欧牌肉脯小店内,灯光明亮。不同口味的肉脯经真空包装,按不同重量、不同口味陈列,方便顾客挑选。试吃区域里,小块肉脯盛放在扣着透明盖的试吃碗中,任顾客品尝。
肉脯店老板宾正华告诉记者,今年6月窑埠古镇管理方号召摊点升级防尘、防蝇、防污染及污水收集处理等硬件设施。虽要求更严格了,但顾客信任度不断提升,生意更好,每月营业额增加了几千元。
外地游客李女士在贺欧牌肉脯小店购买肉脯时感慨:“规范的操作和干净的环境,我更放心带孩子来购买。”
20时许,鱼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股股长赵盈和同事来到窑埠古镇例行巡查。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查看食品餐车(亭)是否配备防尘、防蝇、防污染“三防”设施以及清洁水源与污水收集处理装置,经营区域是否及时清扫干净,保持环境卫生。赵盈表示:“监管巡查主要是为了让小食摊持续向干净卫生转变,吸引市民和游客常来。”
柳州市推行“食品摊贩经营区试点”工作,源于今年5月《自治区食药安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摊贩监管服务工作的通知》。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科科长崔妮介绍,本着遵循“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规范经营、促进发展,服务民生”原则,柳州市着力解决违规摆卖、缺斤短两、环境脏乱、食品来源不明等问题,保障食品安全。
智慧监管全程护航
经过两个多月改造,窑埠古镇经营区摊位规范有序。经营者信息、健康证明、属地服务及投诉电话统一公示,亮卡亮证经营成为常态。同时,在每个摊位推广“桂食安”溯源码。
记者在状草都中式茶饮餐亭看到,该店营业执照、备案卡、健康证等规范证件醒目悬挂,信用公示栏的笑脸标志,彰显该摊位全面履行不制作不合格食品、不缺斤短两、不哄抬物价等承诺。摊主吴小姐表示:“所有规章制度全上墙,顾客信任度更高。”
当晚,赵盈巡查到该茶饮店时,用手机扫描该店挂在墙上的“桂食安”主体二维码,快速获取经营者、经营采购等信息。
赵盈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采集食品摊贩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经营范围、自我承诺等相关信息,在“桂食安”平台生成身份主体码,引导其办理备案,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实时实地可溯源、可追踪、可参与、可评价、可警示。消费者通过扫描“桂食安”主体二维码,同样能参与食品全流程智慧监管,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明明白白消费。
在柳州市第一批“食品摊贩经营区试点”中,窑埠古镇已完成硬件和软件投入并试点运营,成为全市食品摊贩的“样板间”和“孵化器”。城中五星美食街夜市、柳北北雀建材夜市、柳南万达金街、鹿寨鹿化网红街夜市四个试点区正在精心打造中。如今,柳州五大食品摊贩红营区试点摊贩超过200家。
规范管理服务并重
窑埠古镇作为柳州市第一批“食品摊贩经营区试点”,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不遗余力。在市场大门宣传窗开设食品安全宣传栏,详细罗列着分级巡查、责任落实、食品摊贩诚信积分管理制、先行赔付制度等内容。阳光100商管运营主管张宇杰表示,古镇自今年6月试点推行后,80多家露天经营摊贩积极参与规范管理。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让古镇摊点面貌一新,赢得市民和游客的良好口碑。
柳州市在食品摊贩管理上做到规范管理与优质服务并重。崔妮介绍,为夯实食品摊贩经营区域管理方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柳州市通过制定并公示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先行赔付、食品摊贩计量管理等制度,为食品安全筑牢制度防线。
目前,窑埠古镇、城中五星美食街夜市、柳北北雀建材夜市、柳南万达金街、鹿寨鹿化网红街夜市五个食品摊贩经营区试点均已落实计量管理制度,在显要位置放置公平秤,方便消费者核对重量,保障公平交易。同时,全面建立先行赔付相关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化解消费纠纷,强化消费维权,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奠定基础。
在监管服务方面,柳州市构建“法治化+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社会化+专业化+预防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摊贩实行专业化监管。
一个个小摊点,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未来,柳州计划扩大食品摊贩经营区范围,在规范管理的同时,给予食品摊贩更多支持与服务,让城市的“烟火气”不仅温暖人心,更加安全放心,实现城市管理与民生保障的和谐共进。